投稿须知
  《南方农业学报》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包括研究报告、技术经验总结、研究简报、文献 ...

腐片镰刀菌醇提取物与苯并噻二唑诱导水稻对抗稻瘟病相关酶活性的比较

作者: 王红 杨涛 杨镇 肇莹 陈珣 曹君 李跃 马晓颖 肖军

关键词: 腐片镰刀菌 苯并噻二唑 稻瘟病 诱导抗性 PAL POD CAD PPO CAT

摘要:[目的]探讨微生物源和化学农药对水稻稻瘟病相关抗性酶系活性的影响,为研发安全、绿色的生物农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水稻3叶1心期进行微生物源农药[腐片镰刀菌(Fusarium solani)次生代谢产物,WS]和化学农药苯并噻二唑(BTH)诱抗处理,以喷洒蒸馏水为对照(空白对照CK1和阳性对照CK2),采用外接稻瘟病病菌法测定相关抗性酶系活性及植株抗病性.[结果]接种稻瘟病菌后0~9 d,WS处理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及BTH处理的PAL和POD活性均高于CK2,BTH处理对提高PAL活性的效果优于WS处理,但WS对提高PPO活性的持续性较优;两种诱抗剂前期(0~3 d)均可提高叶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但后期CAT活性均低于CK2;接种稻瘟病菌后各处理的肉桂醇脱氢酶(CAD)活性均无明显变化.WS和BTH诱导处理后,水稻病株率、病斑数及病情指数均降低,其中WS处理的发病情况极显著低于CK(P<0.01),诱抗效果达56.21%,比BTH处理高14.78%(绝对值).[结论]WS和BTH对诱导水稻抗稻瘟病均有一定效果,且WS的诱抗效果整体上优于BTH.


上一篇: 不同地理气候条件对玉米杂交新组合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下一篇:最后一页

版权所有 © 广西农业科学院 桂ICP备06003474
主办:广西农业科学院   地址:南宁市大学东路174号  邮政编码:53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