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须知
  《南方农业学报》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包括研究报告、技术经验总结、研究简报、文献 ...

黑龙江省部分稻田萤蔺种群对吡嘧磺隆的抗药性分析

作者:刘亚光 魏超月 张正南 朱金文 吴绘鹏

关键词: 萤蔺; 吡嘧磺隆; 抗药性; 乙酰乳酸合成酶(ALS);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 黑龙江省;

摘要:【目的】明确黑龙江省部分稻田萤蔺(Scirpus juncoides Roxb.)对吡嘧磺隆的抗药性水平及抗性机制,为水稻田萤蔺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采自黑龙江省的23个萤蔺种群为试验材料,利用整株盆栽法测定其对吡嘧磺隆的抗药性水平。选取代表性抗性种群(SC-1和SC-8)和敏感种群(SC-23),于萤蔺抽茎期剪取花茎后,以不同浓度(0.1、10.0、100.0、1000.0和10000.0 nmol/L)的吡嘧磺隆溶液对其进行离体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检测;抽茎期喷施250 g/ha吡嘧磺隆对萤蔺进行茎叶处理,施药后第0、1、3、5、7和9 d剪取花茎,分别用于活体ALS活性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活性测定。【结果】整株盆栽法测定结果表明,供试22个种群中有7个种群对吡嘧磺隆产生了抗性,占供试种群的31.8%。离体条件下,抗性种群SC-1和SC-8体内ALS对吡嘧磺隆的敏感性明显降低,抗性指数分别为69.81和23.83;活体条件下,抗性种群SC-1和SC-8的ALS相对活性受到抑制后均能恢复至正常水平,敏感种群SC-23则不能恢复,3个种群试验结束时(第9 d)的相对活性别为0.92、0.72和0.45;抗性种群SC-1和SC-8的GSTs相对活性自施用吡嘧磺隆后第1 d起均显著高于敏感种群SC-23(P<0.05),且二者分别于施药后第3和第1 d升至最高值,分别为2.36和1.94,敏感种群SC-23的GSTs相对活性于施药后第1 d升至最高值,为1.49。【结论】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稻田萤蔺已对吡嘧磺隆产生了低到中等水平抗性。抗性萤蔺种群的ALS对吡嘧磺隆敏感性下降和GSTs代谢作用增强可能与其抗性有关。


上一篇:茉莉酸不同方式处理水稻对稻瘟病的防控效果及对水稻防御体系的影响
下一篇:基于高通量测序鉴定慈姑黄化病病原

版权所有 © 广西农业科学院 桂ICP备06003474
主办:广西农业科学院   地址:南宁市大学东路174号  邮政编码:53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