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须知
  《南方农业学报》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包括研究报告、技术经验总结、研究简报、文献 ...

白茶萎凋过程中儿茶素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分析

作者: 陈静 俞滢 张丹丹 陈丹 杨国一 陈桂信 叶乃兴

关键词: 白茶 萎凋 儿茶素类 儿茶素合成关键酶 基因表达

摘要:[目的]研究白茶萎凋过程中茶多酚、儿茶素组分含量变化与其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的动态表达,为优化白茶的萎凋工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不同萎凋阶段的白茶为原料,分别采用福林酚(Folin-Ciocalten)比色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茶多酚、儿茶素组分含量的变化,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白茶萎凋过程中与儿茶素物质代谢合成相关基因(PAL、C4H、CHS、CHI、F3'5'H、FYH、F3H、DFR、LAR、ANS、ANR和UGGT)的相对表达量.[结果]白茶萎凋过程中茶多酚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儿茶素组分中表儿茶素(EC)、没食子儿茶素(G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含量整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均在萎凋历时32h出现最大值.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儿茶素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PAL、C4H、CHI、F3H、F3'H、F35'H、DFR、LAR、ANR和UGG丁均在萎凋历时32 b呈上调表达,CH基因则随萎凋历时的增加呈下调表达趋势,ANS基因表达在整个萎凋过程中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萎凋历时16 h达最大值.白茶萎凋过程中儿茶素合成途径关键基因表达水平具有调控儿茶素生物合成的作用.[结论]在白茶萎凋过程中,儿茶素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PAL、C4H、F3H、FYH、DFR、LAR、ANR的表达与儿茶素组分单体EC、GC、EGC的积累规律基本一致,其最大值均出现在萎凋历时32 h,因此在制茶时可适当缩短萎凋时长,以提高白茶品质.


上一篇: 响应面法优化乙醇提取牡丹花总黄酮工艺
下一篇: 不同遮光度对5种野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版权所有 © 广西农业科学院 桂ICP备06003474
主办:广西农业科学院   地址:南宁市大学东路174号  邮政编码:530007